孕妇能吃板栗吗?板栗的营养价值

板栗自身的营养角度看。板栗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、锌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孕妇常吃板栗不仅可以健身壮骨,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。

孕妇能吃板栗吗?板栗的营养价值孕妇能吃板栗吗?板栗的营养价值

孕妇能吃板栗吗

孕妇是特殊的人群,在饮食方面要比平常人多加注意,板栗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干果,那么孕妇能吃吗?

首先,从板栗自身的营养角度看。板栗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、锌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孕妇常吃板栗不仅可以健身壮骨,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。板栗中含有大量的叶酸。叶酸参与血细胞的生成,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。如果叶酸缺乏,可以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,孩子出生后出现隐性脊柱裂、脊髓膨出等不良后果。因此,孕妇在怀孕期间必须补充叶酸,板栗是一种受欢迎的选择。

其次,从孕妇群体的自身特点考虑。妊娠期,胎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,如果母亲蛋白质摄入量不足,会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。板栗中的蛋白质含量与面粉近似,比甘薯多1倍,氨基酸含量比玉米、面粉、大米高1、5倍,孕妇平时可吃一些板栗,有利于胎儿的发育,但因含糖高,孕期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。

再次,从两者各方面考虑。脂肪板栗含有丰富的脂肪,其含量比大米、面粉高2倍。脂类对胎儿的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。脂质是脑及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,在胎儿的脑发育过程中,若无适量的必需脂类,会推迟脑细胞的分裂,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。

最后,从板栗的饮食禁忌的角度。板栗生吃难消化,熟食又易滞气,所以一次不宜多食。吃时要细细嚼碎,口感无渣,成为浆液,一点一点咽下去,才能起到效果。推荐量为每人每次50克左右。

板栗的营养价值

第一,板栗可代粮,与枣、柿子并称为“铁杆庄稼”、“木本粮食”,是一种价廉物美、富有营养的滋补品。板栗的营养成分主要有:糖类、蛋白质、脂肪、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。

第二,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、矿物质,能防治高血压、冠心并骨质疏松等疾病,是抗衰老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。栗子还含有核黄素,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。

第三,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能够维持牙齿、骨骼、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,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,腰腿酸软,筋骨疼痛、乏力等,延缓人体衰老,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。

第四,栗子的用法很多,可用来加水熬汤食用,用于病后体虚、四肢酸软;可用栗子煮粥加白糖食用,具有补肾气、壮筋骨的功效;可每日早晚食用风干栗子数颗,也可用鲜栗子煨熟食用,用于老人肾虚。

第五,中医认为板栗能补脾健胃、补肾强筋、活血止血。板栗对人体的滋补功能,可与人参、黄芪、当归等媲美,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,故又被称为“肾之果”。特别是老年肾虚、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,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玻

第六,板栗与其他坚果有很大不同,即含有相当多的碳水化合物,比其他坚果多3~4倍,蛋白质和脂肪较少,提供的热量比其他坚果少一半以上。

板栗烧鸡的做法

下面是板栗烧鸡的几种做法:

做法一:

原材料:鸡翅、去皮板栗、红酒、冰糖、盐、油。

做法步骤:

1、鸡翅洗净,沥干水份;

2、锅内烧热油,放入鸡翅每面煎一分钟;

3、倒入红酒没过鸡翅后再多放一点(板栗稍微难熟一些),加冰糖;

4、待冰糖融化,放入板栗和少许盐,大火烧开,中小火收至汤汁浓稠,大火收汁即可!

做法二:

原材料:嫩鸡半只(450克)、去皮板栗150克、新鲜红椒两颗、大蒜1整个、姜片20克青蒜两颗、生抽2大匙、砂糖2茶匙、蚝油1茶匙、料酒1大匙、鸡汤1杯。

做法步骤:

1、去壳去皮板栗先用冷水煮开,煮开后再煮5分钟捞出沥干水。

2、锅内烧热2大匙油,放入板栗炒至表面变金黄色,盛出备用。

3、剩下的油,放入姜片及大蒜爆香。

4、放入鸡块,翻炒。

5、当鸡块表面金黄色,肉质明显缩校倒入料酒1大匙煮至干。

6、放入炒好的板栗。

7、放入所有调味料及鸡汤1杯。

8、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盖上锅盖煮制。

9、直至水份快收干。

10、放入青蒜白及红椒翻炒至熟。

11、再倒入青蒜叶翻炒至熟即可。

做法三:

原材料:鸡一只、葱姜蒜、干辣椒、盐、生抽

做法步骤:

1、糖炒栗子,用刀拍一下,便很好剥皮了,剥皮后稍微用温水泡泡;童子鸡收拾赶紧后切块;葱姜蒜切大块备用。

2、将鸡洗净切成小块,焯水后用温水洗净血沫,控水,葱姜蒜,大辣椒切好备用。

3、锅内加稍微多一点点的油,把干辣椒扔进去炸香后倒入葱姜蒜炒香(留下一半滴葱)。

4、把焯过水滴鸡肉倒进去继续翻炒出香味来。

5、把泡过水滴栗子倒入锅内继续翻炒翻炒3分钟左右。

6、加入水,没过鸡肉即可,烧开,改中火焖10分钟。当汤汁至剩下三分之一时,加入盐、生抽翻炒均匀后焖至汤汁收干,把剩下滴葱倒进去炒香即可。

亲子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