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吃薏苡仁会落胎吗?

具有毒副作用的单味中草药,常以配方形式出现在中成药之中,服用时尤须慎重。应禁忌的中成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、牛黄清心丸、风湿药酒、跌打伤药等,甚至使用伤药的贴布都要谨慎,不宜用太久。临床上,只要医生辨证正确,用药得当,即使药物虽毒虽忌,亦可使病去胎安。

孕期吃薏苡仁会落胎吗?

孕期吃薏苡仁会落胎吗?

孕期饮食疑问解答:

怀孕可以喝中将汤吗?

答:汤药性温补,主要是让女性通经,缓解不适症状。依照中医说法,怀孕时期火气较大,此时喝中将汤恐有上火之疑虑。部分女性在怀孕前有服用中将汤调经的习惯,有时在怀孕初期因为不知道已经怀孕仍然服用,怀孕期间服用中将汤,对胎儿并无不良影响,但怀孕后会有体质改变的现象,故确认怀孕后,建议停喝中将汤。

孕妇可以吃粉光参或人参吗?

答:床上,中医一般建议在「气虚」的情形下才使用人参,可以补气并有安胎效果。对于某些实热体质的孕妇,或怀孕后期体质偏热的孕妇,如果服用人参温热补品,有可能助火动胎,加重怀孕的不适。人参种类甚多,如高丽参、吉林参、党参、粉光参、太子参等,有温补、平补或凉补的不同,所以与医师讨论后再服用,是最佳的处理方式。

多吃黄连、人参、药酒可以养胎?

答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功能,但是过服或服用太久,容易败胃。但是,中医认为有是证而用是药,例如某些妊娠恶阻(即妊娠呕吐),属于胃热引起的,临床上也会使用黄连来治疗。

若是一味认为怀孕体虚,就盲目进补如人参这种甘温火热的补品,就犹如火上浇油,势必使内热突然上升,血热妄行,严重的话可导致先兆性流产,或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。药酒类含有酒精成份,对于胎儿影响甚大,准妈妈们不可不忌。

吃木瓜宝宝会得黄疸?

答:会。黄疸主要是因为血中胆红素升高,导致眼球巩膜(眼白部分)与皮肤泛黄。一般人过量摄取红色与黄色的蔬菜、水果,如胡萝卜、番瓜、木瓜、橘子、柳盯柿子、芒果等,会使血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过高,胡萝卜素沉积于皮肤,会使皮肤变黄。但是目前临床上并未有孕妇或产妇因食用木瓜,引致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报告,木瓜的食用与黄疸的发生并不相关。

吃燕窝,宝宝可以避免黄疸?

答:说法在中医上并没有根据。燕窝,性味甘平,滋阴润燥,补中益气,临床上一般于病后身体虚弱调理时使用。燕窝被当成珍宝,恐怕是落入物以稀为贵的窠臼中。由于中华民族各地风土民情歧异颇多,某些地区会鼓励孕妇多吃燕窝补身,但临床上仍要特别注意,燕窝里含有动物性蛋白质,有特异体质的孕妇要小心吃燕窝而引起过敏的反应。

吃木瓜、芦荟容易流产吗?

答:中含有女性荷尔蒙,容易干扰孕妇体内的荷尔蒙变化,尤其是青木瓜,孕妇更应完全戒除,因为它不但对胎儿的稳定度有害,还有可能导致流产。在东南亚国家,当地居民还会用吃木瓜来避孕,可见木瓜对于生产是不利的。至于芦荟,目前有对动物进行过实验,研究发现芦荟对于动物,会造成流产的结果,所以怀孕的妈妈们,还是少吃为妙。

喝冷饮或吃冰品会引起宫缩吗?

答:喝下冰冷的饮品,会觉得肚子怪怪的时候,其实并不是因为冷饮或冰品造成宫缩,而是食品温度低,吃进肚子造成胃肠不适。有研究显示,当孕妇的手触碰冰块时,子宫的血管会收缩,相对胎儿的血液循环就会不好,影响其成长。因此,孕妇应该少吃冰淇淋、棒冰这些食品,至于冷饮,只要放在室温,温度超过摄氏10℃以上即可。

可以吃辣吗?

答:吃辣椒对于孕妇和宝宝并没有影响。辣椒中含有麻木神经的物质,会对宝宝的神经造成影响,所以孕妈咪们在食用辣椒时,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吃到让口腔发麻,适量的食用即可。在吃辣椒时,只要掌握口腔是否感到麻木的原则,孕妇们就能安心吃辣了。

可以吃榴槤、姜这些燥热的食物吗?

答:会使体内血糖升高,一旦妈妈的血糖提高,宝宝就会容易过重,所以孕妇如果要吃榴槤,以每餐不超过一个橘子大小为限,也就是约半片榴槤即可,以免吃太多,造成胎儿过大。姜虽属燥热性食物,但是也是改善孕妇呕吐症状的天然食材,所以煮菜时放一些姜,约一个拇指大小的份量,可减缓孕吐,但是千万不要摄取过量。

吃薏苡仁会落胎?

答:薏苡仁是人们熟悉又常食用的食品和中药,其味甘淡,性微寒,有健脾胃、利水渗湿、清热排脓之功。然而薏苡仁之根,古书上曾拿来做为堕胎之用。此外,实验研究也发现薏苡仁油,会增加兔子与豚鼠的子宫兴奋收缩。清朝《本草求真》一书中也提到「有孕妇女,不宜妄用,以性专下泄也。」

孕妇可以吃成药吗?

答:具有毒副作用的单味中草药,常以配方形式出现在中成药之中,服用时尤须慎重。应禁忌的中成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、牛黄清心丸、风湿药酒、跌打伤药等,甚至使用伤药的贴布都要谨慎,不宜用太久。临床上,只要医生辨证正确,用药得当,即使药物虽毒虽忌,亦可使病去胎安。所以孕妇一旦生病,仍旧可以使用较具争议性的药,但病情好转即考虑停止,不再使用了。

亲子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