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7种言行影响着孩子

同是3岁的孩子,有的见人大大方方,有的却畏畏缩缩;有的能帮着洗碗扫地,有的却连穿衣吃饭都要大人帮。孩子未来发展的巨大差异,与家长的一言一行密不可分。以下7种言行,就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,父母们不妨对照着自我检查一下。

1.总问“爸爸亲还是妈妈亲”。父母或出于“竞争”心理,或仅仅觉得好奇而提出这样的问题,对孩子来说却是艰难的选择。面对这种问题,有的孩子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矛盾和斗争;有的孩子可能会见爸爸说爸爸亲、见妈妈说妈妈亲,学会耍滑头,长大了说话也言不由衷;还有的孩子会慢慢变得傲慢自负,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思想,导致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,甚至不断碰壁。有研究发现,从小就会讨巧的孩子,长大了在婚姻情感中也会过分强调利益,更容易出轨、花心。因此,家长要尽力保护孩子的纯真。家人之间态度要一致,不能互相比较,甚至埋怨。如果发现孩子被其他长辈“争宠”又不方便明确劝阻,则要及时参与进来,引导孩子用公正、合理的方式做选择。

2.总说孩子不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从谁家孩子个儿高,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、弹钢琴、写书法……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不少孩子长大后最痛恨的人。爱攀比的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,但盲目攀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。发展心理学家指出,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的自我肯定,父母的肯定是原动力。缺乏自信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碌碌无为。攀比还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,产生被抛弃的恐慌。这样的父母不妨换位思考,如果孩子对你说“楼上的张伯伯开宝马,你为啥骑自行车”,“同学的妈妈身材比你好”,你的感受会如何?

3.总说这也不准,那也危险。在有些父母的眼里,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,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。然而,这样的言行会导致孩子自我封闭,性格怯懦,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;还有一部分孩子“物极必反”,长大后可能胆大妄为,性格极度逆反。现代心理学家认为,总是疑神疑鬼,害怕的事情就往往真会发生。与其过度保护,倒不如给孩子定几条基本原则,然后放手,让他在一定范围内体验自由。

4.希望孩子的朋友都是“好学生”。有些家长勒令孩子只准跟好学生一起玩,不允许接近“坏学生”。但首先,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品德优秀,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优点。家长的命令让孩子单纯的世界蒙上了功利的色彩。其次,总跟比自己强的朋友在一起,事事被人压制,不利于孩子进步。其实,一个或善解人意或幽默诙谐的人,都可以是好朋友。

5.决不能吃一点亏。“谁打你,你就打回去,千万别吃亏。”这成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“学前教育”。可另一方面,社会上许多人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、缺乏团队精神、不懂得“宽忍”。受这种言传身教的孩子,长大后很可能刻薄自私,难以获得团队认可。因此,家长要给孩子“有容乃大”的身教,对孩子间的小摩擦一笑了之,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矛盾。

6.说话不算数。“你答应我考前三名就给我买赛车,现在为什么不给我买!”这样的对话在家庭中不少见。家长三番五次言而无信,即便事出有因,也会对孩子的心灵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。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,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不守承诺,喜欢找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,甚至从不道歉。

7.太喜欢看电视、玩手机。有的父母白天忙工作,晚上回家不是盯着电视,就是玩手机,忽略了孩子对陪伴的心理需求,这样的做法对亲子关系伤害很大。家里不妨每周设置两到三天“关电视日”或者“丢掉手机日”,一家人共同阅读或游戏。看电视时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节目,比如杂技、魔术、音乐、教育类,大家一起看。

亲子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