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关系不能超越夫妻关系

看起来,她很像一家之主,家里要租什么档次的房子、要放什末家具,孩子要上什么小学、给老人小孩过年过节准备什么礼物,全部都是她操持。

看起来,她的丈夫非常顾家,几乎所有的闺蜜都羡慕她有个好丈夫,他每天会固定抽出半小时陪孩子,是女儿永不停歇的“故事机”和充满创意的玩伴,还是品味极好女童时装买手。

但是,当他从国外出差回来,从行李箱掏出8件法国童装和若干玩偶童书,最后摸了一件睡衣送给她的时候,她总觉得,这里面有什么不对。

她无意与自己亲自生下来的女儿争宠,而且在朋友和同事心目中,她向来是个大气的女人。但她总觉得有点不对。

那就是,他好爸爸做得太多了,多得超过了做好丈夫。当她把这话亮明了说的时候,他说,我也觉得你做好妈妈太多太多太多了……

这是南都教育版的记者采访我的时候,给我讲的一个故事。

我不知道这里的爸爸妈妈们,不,先生太太们你们是否有同感,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。

丈夫给妻子一杯满满的水,再给她三个空杯子,分别代表丈夫、自己和孩子。你会看到,很多妻子的三个杯子并不是均匀的三等分,常常是孩子占据了三分之二,而自己和丈夫的杯子里的水少得可怜。丈夫也可以拿一杯水,来倒三个杯子,你会发现,你倒向妻子杯子里面的水太少太少。

我们惊愕地发现,当我们全心全意做好父母的时候,我们忘记了做好父母的根基:和谐亲密的夫妻关系。

任何人缺乏“被爱”都会出问题,不管这个人是父亲还是母亲。但缺爱的表现会不同,男人通常喜欢找一个红颜知己,女人则表把现为孩子看得更紧,把大部分的时间贡献给孩子,在家庭中统筹着孩子的一切。

一位新妈妈如果缺乏丈夫的爱,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

一位妈妈这样跟我留言:

你好,该从何时说呢?我宝宝刚出生时,就发生很多事,导致我月子里过度忧郁,一个人带着孩子,宝贝只喝一个月的奶水,后来自己不争气,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孩子!我的产后忧郁一直延续了一年半,只有宝贝陪伴我度过那段最痛苦最难忘的时期!

我明白,我的情绪一直影响着孩子,直到她上宝宝班了我才知道我对她的伤害有多严重!宝贝除了和我在一起爱笑,任何人都不要,甚至不搭理和她说话的任何人,不和小朋友玩,只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遇到一点没有安全感的事就大喊大叫,但是她喜欢和我单独在一起做任何事!包括胡乱画画,看书……从现在开始我该做些什么呢?请你帮帮我!

看了这个留言我特别心疼,这位妈妈的如怨如诉,谈的是夫妻之爱的缺乏,是如何导致产后忧郁症和孩子的不安全感的。

夫妻关系是家庭的第一关系,其他任何关系(比如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,婆婆跟丈夫的关系,丈母娘跟妻子的关系)超越这个关系都会出问题。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,如果对孩子过分的爱,其实是自己缺爱的投射。

我曾经看到一位妈妈,在孩子上舞蹈课时,她坐在场边,紧紧地盯着孩子。只要孩子一做动作,她就提醒“做标准了!小心老师罚你!”“赶紧啊,该你了!”……结果呢,孩子在场上既要看着老师,还要不时看着妈妈,吓得战战兢兢。休息的时候,我请孩子吃大白兔奶糖,我惊讶地听见,这位妈妈开始指导孩子“要先含一含,然后再嚼……”

孩子真的需要那么多的“照顾”和“爱”吗?连吃大白兔奶糖是先舔还是先嚼都要被“指导”……这不是爱,是束缚!是拴不住丈夫,就拴住孩子!

当时我就直觉,她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。后来,我逐渐了解到,果然如此:她的丈夫,孩子的爸爸,在外面还有一个。

那么,如何在生育了孩子之后,保持夫妻第一关系的紧密呢?

第一.要尽早把孩子请出你们的爱床,不能让孩子霸占丈夫或者妻子的位置

给孩子布置一个属于他的地盘———婴儿床、儿童房,你有多爱孩子,就给孩子多好的婴儿床和儿童房。

把那里布置得温馨、充满爱意和乐趣,布置得你一点负疚感都没有。不要相信任何蛊惑你内心的亲密育儿法,在一切亲密的关系之中,最应该亲密的,是女人和她的丈夫。要理直气壮告诉孩子,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,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,然后爸爸妈妈一起来爱你。

第二.给妻子足够的浪漫和爱

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浪漫,不喜欢爱。尝试一下工作日的中午来个约会,一起吃个心仪的午餐;尝试一下你们俩去看场电影,不是动画片,不带孩子;尝试一下,一起看一本书,然后共同讨论;尝试一下,发动孩子一起给对方过生日,你准备一个大礼物,孩子准备一个小礼物;尝试一下,无论她在职场上如何风云,就像对待清纯的邻家女生那样爱护她,爱怜她;尝试一下,把孩子留给老人,你们俩一起去二人旅行一次……

我有一对朋友,他们的孩子性格好富有创造力,人见人爱,我以为他俩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非常多,答案却是未必。首先这位丈夫事业有成,掌管着一个数亿盘子的大公司,妻子虽然没有上班在家,但在养育孩子的同时,还写出叫好又叫座的两部作品,光版税就一百多万。最有意思是,有好几次我在朋友圈里面看见他俩把孩子交给老人,在外面吃烧烤看电影,已经富豪的他们,是故意出来喝啤酒吃烧烤怀念热恋那段穷日子的!

亲子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