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第一次性生活何时开始

5Lqn5ZCO56ys5LiA5qyh5oCn55Sf5rS75L2V5pe25byA5aeL

怀孕期间生理变化

有报告指出,准妈妈自怀孕开始,性生活的次数有减少的趋势。妊娠初期,也就是14周以前,平均减少约三分之一左右。到了怀孕中期,由于害喜现象缓解,胎儿情况比较稳定,所以准妈妈心情比较好,而且阴道及骨盆腔开始出现充血现象,比较容易达到性高潮,所以行房次数略比妊娠初期多一些,但是跟未怀孕时比较,还是比较少,约少了四分之一。

到了怀孕末期(28周以后),肚子愈来愈大,不太方便,而且性交可能引起子宫收缩,且不舒服,因此行房次数减少三分之二。根据统计,有30□的夫妇在这个阶段没有性生活。

由于前面谈到,准妈妈因为身体之不适,减少行房频率;但是准爸爸在生理上并没有明显变化,因此生理需求仍高,但是从妊娠末期一直到产后坐月子,很可能约有3~4个月时间没有房事,性冲动并没有适当化解,在性心理学上,夫妻是有差异的。这也是准爸爸、准妈妈们必须了解、互相体谅之处。

产后生理和心理状态

首先我们来谈谈,准妈妈在产后何时可以性生活。

根据研究发现,在心理学上,影响产后性生活的因素包括∶担心会感染、怕伤口(会阴切开部位等)痛、伤口受伤,或性交时会不舒服及害怕再怀孕等等原因。也有人觉得肚皮松弛,不想被先生瞧见,因此排斥性生活。另外,经常被小宝宝打断,久了也会没有兴致。

此外,许多生理上的因素,也会影响产后性生活。包括剖腹产的伤口未复原、睡眠不足没有力气、喂母奶的产妇会泌乳不方便行房,还有产后忧郁症,没有性欲等等。

根据统计,产后不能“正常营业”,最多的原因(约40%)是性交疼痛。代表着会阴伤口的愈合不佳,或是愈合时间不够久,以及夫妻两人太久没有“操兵”,所以不太熟练,造成招数有些陌生,两人配合不来所致。

因此,想要“如鱼得水”,夫妻双方在心理、生理方面需有充足的准备,所有可能引起焦虑的因素,都要事先好好沟通才是。

产后房事何时恢复­

一般而言,恢复房事最佳时机是产后6~8周。这是为什么呢­因为,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有明显的体质变化,这些状态通常会在产后6周逐渐复原。例如子宫在未怀孕时约重100公克,到了足月可以重到1200公克(增大11倍),而小宝宝出生后,子宫也还有1000公克重。从外表看起来差不多是怀孕5个月的大小。子宫须等到约1个月后才能回到常态。在此之前,如果太用力的性交都会引起不适。

若有作“会阴切开”的产妇,伤口通常要6周左右才会复原。

“剖腹生产”的伤口也是大约要6周时间恢复,用力时才不会酸痛。

目前各大医院都会安排产妇在产后6周后,回医院复诊。医师们通常会检示伤口是否愈合、缝线有没有完全吸收、子宫是否恢复到常态,以及排卵周期是否已经开始了。如果医师告诉您复原很好,产妇们应该可以拾回信心;有些产妇在产后6周以后,会阴部仍然觉得硬硬胀胀的,可在洗澡时以温热水冲洗、按摩。

产后的分泌物主要以恶露为主。但是如果有喂母奶,可能会有阵发性的出血现象。由于子宫颈及阴道口所分泌的润滑液会比较少,所以产后行房,最好能多一点「前戏」,包括多一些耳语、亲吻及爱抚等。产后体态不能完全回到从前,夫妻双方可以多方面的沟通,尤其先生要多多安慰、多加鼓舞、产妇有信心,才好早日开张。

先生得留意一件事,就是产后第一次的进入,必须等润滑液分泌多了才行。而且尽量迂回渐进,不可“单兵抬头,提枪快跑前进”。开始时最重要,所以产后的第一次,先生切莫一味表现神勇而已。多一些浪漫,多一些温柔,才是要紧的!

不过双方为了营造气氛,可能得先行料理小宝宝,看是家里老人家代劳一下,或用其他聪明的方法请他安静,以免小家伙不解风情,老爱打断两位的好事,那可就煞风景了。

产后在过性生活时,丈夫应特别注意:

①每次过性生活的时间不宜太长,以免影响妻子休息和消耗过多精力。每次性生活时间不宜过长,要多施爱抚行为。

②过性生活时,丈夫不可行动过猛,否则会伤害妻子刚刚恢复的阴道。

③丈夫在过性生活时要注意保护妻子的乳房。因为这时的乳房经常充盈大量奶水,如果受压,会导致乳房疾病,给大人孩子造成痛苦。

由于某些产妇的卵巢在产后20天左右就可恢复排卵功能,1个月左右就可来月经。故产后一旦有性生活,就应采取避孕措施。

产后常见避孕方法

根据统计,不喂母奶,或是一天喂姆奶次数在3次以下的产妇,约8周内就可能恢复排卵功能。所以如果月经周期还没有到来之前,必须注意避孕。保险套是最简单的方式,不过使用方法要正确。月经来过,就可以考虑吃避孕药、装避孕器,或是植入“诺普兰”荷尔蒙避孕针,来达到节育目的。

有人说∶“鱼水交欢,是为了享受人生;生儿育女,是它们的副作用”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有待商议,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,那就是这个世界永远少不了男人和女人。所以,“整修内部”之后,也该早日重新“开幕志庆”,人生才美丽!

亲子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返回顶部